新鮮人工作不到一年可以提離職嗎?提離職要準備什麼?來聊我一年換三份工作的經驗

--

source: nappy / Pexels

我期待我第一份工作可以做三年,但我居然一年換了三份正職工作

我在畢業後,對於要找工作這件事總是充滿期待與恐懼,期待與恐懼都來自同一件事,來自這二十年的求學生涯終於要告一個段落,很像是一場漫長的進場儀式,就等我無縫接軌找到一份好工作,好似才能延續學生時期完美的成績單,無聊的社會期待,我竟也無抗拒地接受。

一開始找工作我其實並不順利,但始終沒有聽到錄取的通知,大概找了三個月,當有一家發給我offer後,我有如抓住浮木般馬上答應,選擇性忽略了這份工作缺點,用放大這份工作優點的方式,說服自己接受它成為我的第一份工作。

果然,我預見的那些缺點全都在我工作開始後,成為我好想離職的原因,可是內心總有一些聲音,像是「新鮮人不到一年就離職代表穩定性很低」、「公司和主管已經給我很多資源,離開會對公司不好意思」和「如果我離開會對部門造成很多影響」等等新鮮人特有的內心小劇場所困擾。

直到有位在職場多年的朋友跟我說:「職場上的人其實就是來來去去,離職就是很正常的事,你的離開公司不會倒啦!以及主管領那麼多錢就是要處理這些人事上的鳥事」,我突然豁然開朗,現在的工作我也沒混水摸魚,無愧於公司,如果自己想清楚,能夠為自己的職涯負責,也應該要作出無愧於自己的決定,於是工作後的第四個月開始請假去面試,也順利得到了第二份工作的offer,第三份工作也在第二份工作滿半年後拿到,於是我就在一年中換了三份工作。

提離職前要注意什麼?開口提離職起手式!

起手式一、請先找到工作

我誠心建議提離職前,要找到工作且拿到紙本offer再提離職,一是拿到offer你自己有保障,二是offer像是張金牌,提離職時老闆一定會處心積慮勸你再想想,此時和老闆說已經找到工作了,老闆的苦口婆心應該也會先死一半了,至於要不要講下個東家名字?我覺得可以不用講,可以模糊說明例如是某園區一家科技業等等,或者這家公司是連老闆都想去的,大方分享我想老闆也不會阻撓,反而有時還會得到祝福。

起手式二、請先想好離職原因說詞

老闆也不是省油的燈,一些太爛的理由已經司空見慣,離職面談前時請先想好一個終極理由,一個這份工作再怎樣彌補都無法滿足你的理由,而且是下一家可以帶給你的,好比說工作是換產業、換負責產品或是甲方換乙方,且想好轉換的理由,那麼這些理由真的是可以讓主管死馬難當活馬醫;如果是討厭老闆和同事,或是討厭低薪討厭制度,請先說你針對這些討厭的東西有曾經努力過了什麼?如果還是無力能改變,至少還說得過去。但千萬不要在離職面談時大肆批評公司,態度要堅定但不強硬,要心懷感謝且身段要柔軟,離職面談已經是在這家公司的最後一里路了,卑躬屈膝這麼久真的不差這次了,畢竟世界這麼小,一定相遇得到!而且未來還有reference check的機會也說不定!

起手式三、請先確認提離職時間是否符合情理法

勞基法可是有規定勞工的提離職預告天數,為了是要讓公司還有時間可以交接業務或是尋覓新人選,並免公司的損失。

source: https://www.mol.gov.tw/service/19851/19852/19859/14646/

除了預告日至少要合法外,我認為工作上一定也會和主管與同事有交情,如果能在確定要離職後,盡快告知主管最好,並且要好好和老闆討論交接事宜,把自己的工作內容好好陳列,每一項的進度描述和交接日期都要確實完成,甚至做好SOP,仁至義盡把交接做好,不落人口舌。至於交接要做到什麼程度?目標就是要讓被交接者在你離職後,不再打電話給你!

另外,還要確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離職日如果訂在什麼時候還可以領到年終獎金?自己是不是有和公司簽訂綁需在職年限的簽約獎金?還有剩下多少假可以請?這些平時自己應該就要掌握清楚。

第一份工作也許重要,但不要把它視為你職涯的全部

我覺得新鮮人真的要把一份工作要做幾年的窠臼先好好放下,以及大家對於candidate頻繁轉換工作的容忍程度大概也只有出社會的前幾年,而且工作初期有轉換工作的經驗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但自己就真的要想清楚,每份轉換工作的理由是什麼?每份工作的轉換是否對於你職涯的最終目標有所幫助?當別人挑戰你穩定度不夠時,是否能有合理的理由能夠說服他人?

一次就找到能符合自己期待的工作當然最好,但老實說雇主和勞工在面試時資訊真的很不對等,即便勞工直球問問題,雇主還是常常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那要如何減少這種落差呢?我覺得可以盡量從是否有親朋好友在那家公司工作過下手,能夠問到公司內的工作狀況最好,或是利用網路地毯式搜索,關於這家公司和職缺的相關資訊至少都要看過吧!最近經朋友介紹,也有看到一些新創公司用有趣的商業模式在幫大家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藉由媒合你想得知資訊的公司前員工,來分享他們過去的工作經驗。

最後,頻繁轉換工作,還是有些成本要自己承擔,要重新認識新主管和同事、重新學習新業務、重新在一個新城市生活等等,真不敢相信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就換了三次,還搬了三次家,想想真的是夠瘋夠累,不過目前我也很感謝我有這些相較於同輩來說,多了一些不同的歷練。

--

--

Kevin is not a name.

An HR spends 70% in high-tech industry + 30% in coffee sh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