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的過年味道,「菜炸」料理製作

--

新竹市北星福德宮

長大後,年味去哪了?

過年前我聽到有人會說,長大後越來越沒有過年的味道了,我的確是要過年前還沒感受到那股年味,平常被工作日復一日地推進,我好像是前一週才意識到,啊原來要過年了。

那種年味不只是味覺的單一感受,是一種為新年預備的氣氛和儀式,小時候那股年味來得早,有寒假來預告農曆新年將近,身體心情自然為新年準備,家裡掃除時有洗劑和塵瞞的刺激,廚房有為過年準備才出現的風味,客廳有插滿盆的花香,偶爾會瀰漫鄰居煙火的煙硝味,聚會時親友問候的尷尬氛圍,還有最期待的紅包新鈔味。

年味未散,屬於我的年味就是「菜炸」的滋味

你說這些味道已散去了嗎?好像也不盡然,會不會是長大的我們已經嚐習慣太過精緻的味道,已嗅不出那些單純?還是我們腳步太快,已停不下來好好用心感受?同時我也在猜想,對某些人來說過年可能是太過複雜的味道,五味雜陳的家庭關係,單純的味道有時候也隨時間走味,即使是一年一度也拒絕品嚐。

對我來說,年味是氣氛,是儀式,都需要人來創造,每個人記憶的年味可能不一樣,如果要挑一種我記憶中的年味,應該就是我老媽的一道料理 — — 菜炸,這道美味從年長到年幼,從近鄰到遠親,都會被這道單純的美味所擄獲,既然年味若需創造,於是我決定今年就來和我媽好好學習這道我記憶中的年味。

菜炸

用雙手搓揉的年味,「菜炸」料理的製作

所需食材為三顆地瓜、半顆芋頭、中筋麵粉、二號砂糖和油,這樣的份量大概可以做40個菜炸。對了,菜炸台語我們都講菜炸(音發擠),擠就是炸的台語。

把地瓜芋頭剉籤,先加入少許中筋麵粉和二號砂糖,以及少量的水,用雙手把食材混合均勻,要弄到地瓜和芋頭都要沾附麵粉,以及感受到一種黏稠感,足以把地瓜和芋頭黏起來成為塊狀就準備完成,別問我要麵粉砂糖要幾克,因為我媽也不知道,都靠感覺,所以一開始麵粉和水不要加太多,不夠再加。

刨絲、倒入麵粉和砂糖、加水攪拌

大火把油弄熱,油開始冒泡上升時關小火開始炸第一鍋菜炸,拿湯匙和筷子把一份一份的菜炸放下油鍋,若剛加下去的菜炸放的比較靠近鍋緣,沒完全弄到油的話,不要用鍋鏟去推,因為麵糊還沒乾會黏鍋鏟,可用鍋鏟慢慢推其他已下油鍋的菜炸,把在鍋緣的菜炸擠到油鍋裡。

熱油、分塊、下油鍋

小火是為了讓菜炸變熟,等到炸到稍微成型後,可翻第一次面,等到地瓜芋頭由軟轉稍微硬了之後,開始轉大火,大火是為了要把油逼出來,大火炸一下之後,也還要再翻一次面,等到變硬變金黃時,就要拿可以拿瀝湯的大湯勺去撈(此時還是繼續大火,如果關成小火的話菜炸會吸油),一些地瓜芋頭小屑屑也要撈起來否則會焦掉,撈完放在一旁的碗公上瀝一下,接下來就可以再炸下一鍋,放在碗公上的菜炸等油瀝完後就可以上桌啦!

翻面、瀝乾、完成上菜

又是一年的滋味

菜炸剛炸完後,地瓜芋頭酥脆可口,麵糊的部分柔軟甜美,冷掉之後也很好吃,一口接一口很涮嘴!外面也很少看到這個料理,或是大多會加高麗菜,但我比較少看見只加地瓜和芋頭的菜炸。

菜炸料理好似反映我這一年日子的遞嬗,刨絲梳理紊亂情緒,麵粉包裹數個結塊回憶,油炸激盪發泡理想,最後都化作甜美酥脆的點心,一個接一個方便入口,期待在此假期藉香甜滋味好整以暇,為新的一年整裝待發。

食材簡單,風味單純,卻是我最深刻的年味,長大後工作繁忙感官緊閉,年味需要創造,也需要用心感受。

--

--

Kevin is not a name.
Kevin is not a name.

Written by Kevin is not a name.

An HR spends 70% in high-tech industry + 30% in coffee shops.

No responses yet